期货和衍生品法制度优势,加速转化为行业创新发展动能和监管优势。
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后,监管部门加快制度供给,接连就《衍生品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并正式发布修订后的《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
期货市场正加速形成以期货和衍生品法为核心,以证监会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主体的中国特色期货市场法律体系。
(资料图)
总览上述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在贯彻落实期货和衍生品法的基础上,最大的亮点就是全面“松绑”期货公司创新业务,是现有环境中期货公司改革的最大突破。
我国期货市场主要由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交易者三部分组成。期货交易所方面,目前已上市104个期货和期权品种,基本覆盖经济发展主要领域;交易者方面,市场总资金达到1.6万亿元,开户数超过200万,特殊法人在市场中的持仓占比已超过50%,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对冲风险。
但在市场的中间环节,期货公司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满足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期货行业实现净利润近110亿元,150家期货公司平均每家的净利润不足1亿元。在市场中,大部分期货公司长期扮演“通道”角色,但手续费率持续下滑且屡创新低,行业同质化竞争局面愈演愈烈。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的宏伟目标,一个短板就是期货公司。毫无疑问,期货市场始终需要一个“载体”,通过“毛细血管”将其功能作用输送到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
这将是我国期货发展史上第二次大规模放宽期货公司业务范围。在期货和衍生品法实施前,市场法治以《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为核心,特别是1999年颁发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2007年修订调整后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后经多次修改),基调是整顿和规范,期货公司只保留了一个业务,即经纪业务。
2008年,期货市场成功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让行业有了底气,为探索更多创新业务提供了契机。2011年后,期货公司投资咨询、资产管理、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试点相继推出,期货公司业务范围第一次得到大规模放宽。
近年来,期货公司在立足经纪业务的基础上,依托创新业务试点,探索出较为成熟的业务模式,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抗疫复产、保供稳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去年8月1日,期货和衍生品法正式实施,从法律层面为第二次大规模放宽期货公司业务范围奠定了基础。
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历程显示,2012年之前,券商以传统经纪和投资银行业务收入为主,“靠天吃饭”也曾是其主要特征。2012年首届券商创新大会召开,创新业务得到全面“松绑”。信用业务、自营业务、资管业务得到快速发展,券商商业模式转向重资产化,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当前,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期货行业,也要把握创新业务全面“松绑”政策机遇,找准定位,苦练内功,以头部券商“三中一华”(中信证券(600030)、中信建投(601066)、中金公司(601995)、华泰证券(601688))为发展目标,探索交易咨询、做市交易、保证金融资、自营、衍生品交易、资产管理等新业务模式,加快从“通道型”中介向“交易型”金融机构的转型升级。以自身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