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从小喜欢历史,撰写万字论文,首次参赛就获得全国特等奖,过去这大半年的经历让省实验中学高二21班学生吴文锴感觉很“梦幻”。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燕园杯”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活动全国总决赛中,他是全国12个特等奖得主之一。这是该校连续第5次有学生在此项赛事中获得最高奖,创赛事纪录。
去年9月,收到活动通知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吴文锴决定参加。他对历史的兴趣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刚上小学时,父母便教他背古诗文,不仅要背过内容,还要了解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相关知识;他还喜欢读历史故事,《三国演义》《岳飞传》等历史小说是他的启蒙读物,长大一点后,《全球通史》《中国通史》等著作更是通读多遍。
“燕园杯”要求作品为非虚构写作或学术论文,这就要求文章有合理的选题、严密的逻辑、严谨的论述、规范的格式……对于从未写过长篇学术文章的吴文锴来说,这是不小的挑战。
选题是“第一关”,如何能从小切口深入挖掘历史?从小在中国人民银行宿舍院长大的吴文锴,在一次观看纪录片时了解到,在山东创建的北海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三大奠基行之一,这不仅勾起了他的好奇,也给了他选题的灵感。最终,他将论文题目定为《战火中的红色金融——北海银行档案史料考》,聚焦北海银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对我党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创新性举措等。
确定好选题,他为自己的论文创作制定了明确的提纲和时间表,对查资料、撰写论文、修改完善等环节均做出相应计划。吴文锴多次前往齐鲁钱币博物馆、山东省档案馆等地查阅史料,并向家长咨询相关信息,全文注脚达30余条。成文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多次进行修改,使文章更加严谨规范。如何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选出对自己有用的部分,如何更加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事物等成为他最大的收获。
今年5月,通过省赛的吴文锴进入全国总决赛,比赛为线上面试,选手5人一组回答问题并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凭借出色的综合表现,他获得全国特等奖。吴文锴认为,能在总决赛中脱颖而出,得益于他平时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思考相关话题,使知识融会贯通。
在第六届“燕园杯”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活动中,除吴文锴外,省实验中学还有多名学生获奖,其中彭子茗获全国二等奖,多名学生获省级奖项。该校高二历史教研组组长、活动指导教师任杰介绍,此项赛事已开展6年,学校从第二届起组织学生参赛,至今每届都有学生捧回特等奖。“我们组织高一、高二学生和‘春秋历史社’社团成员报名,以学生为主导,教师指导引领,在关键的历史逻辑等方面起到把关作用。”任杰表示,学生在活动中屡获大奖,也体现了学校历史学科的传承,先后多名指导教师在活动中传帮带,积累经验,助推学生提升综合素养,走上更高更大的舞台。
(本报记者曹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