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过程,更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大兴调查研究是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的必然要求。
当前,杨浦全区上下正掀起大兴调查研究的热潮,深入一线听民声、察实情、补短板、破难题。大调研栏目旨在聚焦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路和经验做法,充分彰显杨浦担当、体现杨浦作为、贡献杨浦方案。
“环同济千亿级”如何提档加速?
(资料图)
党建引领注入“新动力”
——四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杜娟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核心区,地处四平路街道辖区,聚集了3200多家大中小微企业、3万余名企业白领。如何更好践行“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城区发展理念,发挥区位优势,共同孕育出丰硕成果?这是我们必须答好的一张时代答卷。
通过深化街校、区域化党建联建,不断探索“党建引领·数智赋能”服务,推动党建工作与环同济发展深度融合,着力把环同济打造成为创新驱动的“红引擎”、产城融合的“红磁场”、社会治理“红方阵”的新样板,为“环同济千亿级”发展目标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
强基固本,把党的组织建在“产业链”
如何推动组织全覆盖、创新党员教育管理?通过深入园区、楼宇调研后,我们把构建上下联动、左右贯通的组织体系,坚持强基固本作为推动环同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课题,把党的组织和工作向数字产业、科技园区、创新企业等延伸拓展。
坚持“支部+指导员”模式,推动组织全覆盖。将党组织的设置链条向创新创业园区、商圈、商务楼宇等延伸,不断把企业白领青年吸纳到党组织。以同济科技园党委为例,着力以数字产业、龙头企业、楼宇载体为单位,成立建筑设计、环保新材料等5个产业支部,强化产业带建;成立同豪土木、同臣环保等10个企业支部,强化龙头领建;建立同济科技大厦、国际设计中心等3个楼宇支部,强化楼宇组建;我们选派了9名党建指导员,全程指导“两新”党建工作,强化“一支部一特色”“党员先锋岗”等创新品牌建设,使建在产业链上“红色细胞”更加富有活力。
采用“双线结合”方式,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盘活资源、腾笼换鸟,“破圈”融合、迭代升级,在寸土寸金的中天大厦打造“四济人家”党群服务驿站,在同叶大厦打造“环同济营商服务中心”等,开展既有“党味”又有“网味”的组织活动,与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办社区党校,联合推出环同济“联合党课”“四济承风”月度巡回党课、“大家微讲堂·社区政工师”等“云端”党课,以“大课堂”+“小交流”模式,开展10余次“双线”党课,吸引24.9万余人次党员群众参与,有效促进了环同济党建工作的互融互通。
四大联盟,集优资源服务园区企业
如何打造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产业发展?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着力将党建嵌入到服务环同济产业发展、服务从业群体之中,推动党建工作同中心工作融合贯通,切实将党的组织力内化为推动发展的新动力,打造产城融合的“红磁场”。
以“支部链”助力“人才链”,着力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吸附力和政治磁吸力,锻造一批能创新、敢攻关、破难题的人才队伍。以“企业链”助力“产业链”,围绕企业发展所需所急,深化学城、产城、创城“三城融合”,开展“青年与大师面对面”“环同济青年成长项目”“环同济创新创业创意大赛”等系列活动,探索“政银通”和“主题套餐”服务。
积极搭建日常交流平台,促进上下游企业的融合,推动企业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在同济科技大厦党支部就集聚了30多位党员,分别来自园区20余家企业,楼宇党支部推动资源、需求、项目、人才精准对接,以党建聚合力、联企业,实现了“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不出楼就有产业链”。
打通“一网通办”瓶颈,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效应显现。我们以“服务链”助力“生态链”,建立“楼掌柜”机制,实行街道处级领导包联商务楼宇,协同处置企业诉求,落实“营商服务专员”对接重点企业,做到人在哪里,办公室就在哪里。建立营商服务合作伙伴制,先后授牌13家招商合作伙伴,联合同济大学、区相关委办局、辖区企事业单位共同组建环同济人才、设计、金融和营商“四大联盟”,集聚优势资源服务企业,搭建合作共赢的交流平台。
高校资源,赋予社区新的动感活力
如何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方面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精品四平”之路?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后,我们找到了发力点。
突出党建引领,着眼共建共治,当好社会治理的“红方阵”,将环同济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等深度融合,探索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四平样板。
我们加强与环同济区域党建联盟单位的党建联建,主动承接同济大学优势创新资源的溢出转化,激活高校经济“沿途下蛋”效应,以数字化助推传统设计产业转型升级。
在全市率先引入了“社区规划师”,持续开展“四平空间创生行动”“睦邻家园”城市微更新、“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等330余个项目,打造了具有烟火气的“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推动了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阿斯顿马丁等多家创意实验室、“诗歌单行道”“A-Z人文四济”“公共厨房”等一批网红打卡地新场景落地四平。
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邮电设计院、东区电信局等单位,积极参与社区“美丽家园”“美丽街区”“智慧社区”建设,累计实施项目350余个,激活了社区单位参与环同济建设发展的动力。有效链接创业项目、在线新经济项目和社区、校区、园区优质资源的对接,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是谋划工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方面率先示范,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三区联动”发展示范区建设,以“数智赋能”助推“环同济千亿级”现代设计产业集群发展,让创新要素在环同济汇聚、融合、聚变,努力实现“千亿级”战略目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