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果你与我们三易生活一样,也很注重参数、并喜欢对比手机配置,那么你大概率就曾经抱怨过索尼 CMOS 传感器那糟糕的命名体系。
就拿如今最常见的 IMX700、IMX800 系列为例,在 IMX707、IMX766、IMX787、IMX789、IMX800、IMX866、IMX890 这些型号中,你能看出它们之间到底谁 " 底 " 更大、谁的画质更高,或者是不同代次产品之间的关系吗(比如错误地以为 IMX866 继承自 IMX766,但实际上 IMX890 才是 IMX766 的 " 后代 ")?为什么索尼的 CMOS 命名会如此混乱?一方面,他们过去可能确实没有在乎这类产品对于消费者的宣传效果。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 " 名字无所谓,反正只要自己和客户(手机厂商)" 不会记错就行。
另一方面也不能排除,有部分特定 CMOS 的型号数字,可能出自手机厂商的私心。特别是对于那些 " 定制 "、" 首发 " 的 CMOS 来说,它们的型号确实可能就有手机厂商有意制定(用更大的数字)的因素在里面。然而一方面是索尼自己 " 不在乎 ",另一方面手机厂商和消费者又愈发在意这些 CMOS 的型号,在这两相矛盾的因素推动下,整个索尼 IMX 系列 CMOS 的名称体系也就变得愈发混乱起来。
面对这样的情况,索尼方面似乎终于意识到了 " 改变 " 的重要性。就在不久前,随着他们发布用于智能手机的全新 CMOS 传感器产品线,一个全新的、以 "LYTIA",或者说 "LYT" 作为前缀的产品命名方式,也终于浮出水面。根据官方公布的 LYTIA 产品线相关信息显示,此次共有五款具体的型号,定位从低到高依次是 LYT500 到 LYT900,其中除了 LYT800 是 5300 万像素外,其余型号则均为 5000 万像素的设计。
更仔细地分析这些型号后就会发现,它们之中确实不乏一些技术相当先进的产品。比如定位旗舰的、1 英寸以上尺寸的 LYT900,采用双层晶体管设计的 LYT800(疑似索尼 Xperia 1V 使用的那颗主摄 CMOS),还有 1/2 英寸、支持全像素对焦的新款中小尺寸 CMOS,就非常适合作为 IMX858 的继任者、充当后续顶级影像机型的 " 副摄 " 配置。然而这样一来,一个新的、而且很现实的问题就出现了,在换用了新的产品命名方式后,如今的 LYTIA 系列能够起到 " 重整产品线 ",让所有人都看明白索尼 CMOS 命名规律的效果吗?
大概率是可以的。因为过去索尼 CMOS 产品命名中的数字,几乎是没有什么明确规律的,顶多只能说数字明显较大的产品,往往意味着更晚的发布时间(比如 IMX800 肯定比 IMX135 要新很多很多)。而且索尼那个时候各个不同领域的传感器在命名上完全是混杂的,诸如手机用的小型 CMOS、单反用的中型 CMOS、还有各种工业级的超大尺寸 CMOS,都共享着 "IMX+ 三位数字 " 这样的命名方式,而且相互之间完全是 " 见缝插针 "。如此一来,在没有专业资料的前提下,根本就无法从型号上判断一款 CMOS 的技术规格。但随着如今 LYTIA 系列的发布,一方面它被明确划分为了 " 手机专用 " 的产品线,不再与其他类型的 CMOS 混杂。另一方面,至少从目前该系列产品的命名规律上来说,其中的数字也总算与产品定位有了更加明确的关联性,而且三位数字的命名方式也为后续的年代改款,以及各种定制款留出了余量。
当然,倒也不是说索尼这一代全新 CMOS 产品线的构成就 " 完美无瑕 " 了。比如有些朋友可能已经发现,此次 "LYT700" 和 "LYT800" 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性能与技术规格代差。事实上,"LYT700" 从参数上看,几乎与大家熟悉的 IMX766、IMX890 没什么区别,这也就意味着它在定位上其实是要低于 IMX787、IMX800 这些较老的 IMX 系列传感器。如此一来,这其实就很容易产生一个隐忧,那就是未来随着 "LYTIA" 系列传感器正式投向市场后,它毫无疑问会成为手机厂商新的宣传重点。虽然大家能够很清楚地看出 LYTIA 系列产品的定位高低关系,但较低定位的 LYTIA 系列 CMOS 与以往高端的 IMX 系列之间的优劣比对,可能就不是普通消费者能够搞清楚的问题了。正因如此,也不能排除会有厂商 " 浑水摸鱼 ",打着升级新款 CMOS 的名义、行减配之实的可能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