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阅读赏析古诗词,必须读懂古诗词。
2、直接进行古诗词赏析训练往往难以奏效,不如先做阅读训练,然后引导学生赏析。
3、【阅读方法】一、读诗题。
(资料图片)
4、古诗词,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写作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5、如《春夜洛城闻笛》就交代了时间、地点及引发情感的事件。
6、《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扣“吹笙”;“不知墙外是谁家”,扣“邻家”;“疑是碧桃千树花”,仍是扣题,即笙声产生的幻觉(注意“疑”字),并非描写“庭院美景”。
7、二、读“明示”。
8、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
9、但也有些诗词中个别词句明示着思想情感倾向,阅读时对这些可贵的信息应圈点出来,结合全诗加以体会。
10、如赵嘏《江楼旧感》“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11、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12、”起句“独上”,表现了诗人孤单的身影,孤独的情感,第三句“同来”与之呼应。
13、“思渺然”,直接表露出茫然怅惘的情思。
14、这种情思产生的原因就在三、四句。
15、再如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16、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17、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18、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9、”“伤心”、“愁”触景伤怀,孤独生愁;表现全词感情基调;“空”表现苦等无果;“归程”明确表达思归之情。
20、高考所选诗歌,大都是绝句律诗。
21、绝句一般是“卒章显志”。
22、第四句明示主旨,如《峨眉山月歌》“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何人不起故园情”等。
23、律诗一般是一二联写景叙事,三四联议论抒情,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登岳阳楼》等。
24、三、读形象。
25、诗歌形象包括物象(意象)和人物形象。
26、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往往有比较稳定的含义,如杨柳、春草、残荷、禾黍、菊、梅、竹、杜鹃(子规)、沙鸥等等。
27、但又不能机械地理解,如“杨柳”一般用来抒写离情别绪,但在“杨柳青青江水平”“月上柳梢头”“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句中的“柳”则不谐音“留”,与离情别绪无联系。
28、意象应联系起来看,多个意象组合起来,形成意境。
29、如有的学生看到“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就将“无人见”、“傍母眠”片面地理解为杜甫的孤独寂寞。
30、联系其它意象如“糁径杨花”、“点溪荷叶”等看,诗人描写的是暮春之景的生机和意趣,表现的是喜爱之情,并无孤独寂寞之感。
31、人物形象,有的是描写客体的形象,如“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32、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33、”更多的是抒情主公(诗人)的形象,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4、”表现的是抒情主人公(诗人)玉洁冰清的情怀。
35、四、读注释。
36、注释有交待写作背景的,有解释疑难字词的,有揭示典故含义的。
37、它们对理解诗词具有一定的作用。
38、如2004年高考天津卷《听蜀僧濬弹琴》,提供了三条注释。
39、“①绿绮:古代名琴。
40、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41、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42、”这三条注释分别写到了名琴,听者的感受以及琴声与钟声的交融。
43、据此可推测理解本诗的基本内容。
44、五、读“有无”。
45、无中见有,有中见无。
46、古诗词言简意赅,是浓缩的作品,有很多空间需要读者去合理填补。
47、如“西出阳关无故人”,无中见有:再见不到故人,只见到黄沙、西风、夕阳残照,只有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唯见长江天际流”,有中见无:只见流向天际的长江水,而极目远眺也望不到友人的船帆,友人随舟远逝,思念逐水而来。
48、“山围故国周遭在”,“周遭在”,而城已空,往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
49、类似的还有“国破山河在”,“空有姑苏台上月”等句。
50、六、读类型。
51、读诗时,根据题材了解所属类型,有助于对诗的理解。
52、如写景诗、咏物诗、送别诗、边塞诗、咏史诗、游子思归诗、思妇怀人诗等等。
53、【综合阅读示例】以上提供几条古诗词阅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阅读时应全面观察,整体把握,综合分析,贯通诗意。
54、例一 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策马与刀环。
55、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56、读诗题:即已明确了类型为“边塞诗”,主旨是“怨”。
57、2、读形象:“金河”“玉关”“青冢”“黑山”等,都是边塞地名,是“征人”生活和战斗的环境。
58、3、读“明示”:“怨”字已明示了情感基调、全诗主旨。
59、为何而“怨”?从“岁岁”“朝朝”看,调动频烦,戍边无期;从生活环境(形象)看,气候寒冷,景色单调。
60、4、读“有无”:年年岁岁,朝朝暮暮,只有紧张的备战,单调的生活;而无亲人团聚、天伦之乐,无耕读种织、故土温情……例二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61、读诗题:交代了对象、去向、事件。
62、这是一首送别诗。
63、2、读“明示”:“断人肠”,表达送别时的心情:愁闷、无奈。
64、3、读形象,读“有无”:“荆吴”即诗题中“江南”;“水为乡”“春江”,抓住江南水乡的特点写;“渺茫”,一语双关,既写春江烟波浩渺,又写心情茫然惆怅。
65、人物形象:“何处泊”,既表现了友人的漂泊不定,又表现了诗人对他的担忧。
66、“天涯一望”写友人漂泊天涯,举目一望,不见诗人而“断人肠”,也写诗人“一望”“天涯”,不见友人而“断人肠”。
67、例三 田园乐(其六) 王维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68、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
69、读诗题可知“田园诗”,“乐”字表现情感及主旨。
70、读形象,一、二句物象:“桃红”“柳绿”色彩鲜明,“桃红含宿雨”,桃花湿润,空气新鲜;“柳绿带朝烟”,空气微润,柳影朦胧;“花落”,落英缤纷,诉诸视觉;“莺啼”,鸟语婉啭,诉诸听觉;给人以动态感。
71、诗中有画,景色怡人,蕴含一个“乐”字。
72、人物形象:“家童来扫”“山客犹眠”表现出生活的自然闲适,仍然扣住一个“乐”字。
73、例四 螃蟹咏① 潇湘妃子②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74、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75、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斟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76、注:①取材《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螃蟹咏》是《菊花诗》的余音,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在做完菊花诗、吃蟹赏桂之际又作《螃蟹咏》。
77、②潇湘妃子即林黛玉,她住在大观园中的潇湘馆,故得此名。
78、读诗题,可知为咏物诗,托物言志(抒情)。
79、读注释可知事由、作者。
80、如了解到“吃蟹赏桂”就能读懂“堆盘色相喜先尝”“桂拂清风菊带霜”等句。
81、读形象,黛玉把螃蟹的壳和螯比喻为“铁甲长戈”,将螯中的肉比喻为“玉”,表现了对螃蟹的赞美之情。
82、读“明示”,“死未忘”“怜”“佳品”等词语明确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83、黛玉通过对螃蟹的赞美、怜爱,表达了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的个性。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