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李睿 詹丽华 王佶敏 徐晗翎
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相关资料图)
彼时,拱宸桥与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同时入选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
运河文化,何以流淌千年?
在大运河申遗成功九周年之际,一张大运河数字文化星谱(拱宸桥段)横空出世。
循着它的足迹,日前我们走进杭州拱宸桥西,试图从大运河南端起点,读懂这份流动千年的文化何以被保护、传承、利用,真正成为“活着的文化遗产”。
一张星谱
读懂“游客的运河”
千年运河数不尽的人来人往,留下无数的故事与传说。
光是桥西,就保留着财神庙、沿河码头、民国里弄建筑、旧式公房筒子楼等历史遗存。
它见证着浙江第一盏电灯的亮起,也记录着杭一棉、内河航运公司仓库集聚的属于拱宸桥的“大厂时代”;它看尽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工业没落的无奈,也经历着新世纪后运河综保工程下不断焕新颜的“自己”:这几年,它被评为浙江省文化创意示范街区,还入选了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
如何全面地读懂桥西?刚上线的大运河数字文化星谱(拱宸桥段)帮了大忙。
饱经沧桑的拱宸桥背后海量的文史信息,第一次以星谱这种数字、轻灵的方式被全景呈现、全民共享,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是对大运河文化挖掘、呈现、传播的一次全新探索。
“星谱深度挖掘拱宸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史记忆,以拱宸·桥西、拱宸先生、拱宸记忆为经,以人物、地点、作品等维度为纬,汇聚了300个节点、600组关系。”文化星谱拱宸桥段项目负责人叶健介绍。
通过在触控大屏上探索“拱宸桥3D知识图谱”,感受一座桥和一条河的岁月变迁。还可以通过“拱宸”公众号,在电脑或手机端细细回味。
“随着数据的持续增长,星谱的规模还将持续扩大,成为一张见证运河生长的活态数字展项,传承大运河的千年文脉。”拱宸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里的民国历史老墙门
一群原住民
成就“人民的运河”
在桥西生活了71年的柴选法,在星谱里看到那些已经“消失的地名”,半个多世纪前拱宸桥的样子和彼时的桥西记忆,又回来了。
老柴从他的父母辈开始就住在桥西,一辈子没有离开过。“桥西老底子的样子都在我脑子里。你现在叫我画,我都画得出。”他是真画得出来,浙江省百项档案编研精品《拱宸桥杂记》一书中就收录着柴选法手绘的老桥西地图。
老柴记得,“那时候一间房子要住三四户人家,破破烂烂。”2007年,桥西动迁改造。2010年,老柴等321户原住民拿到了原拆原建的新房钥匙,重新搬进前庭后院的小二层,继续过起枕河而居的生活。
“现在的桥西啊,我看着样样都好!”时不时有游客从老柴门前走过,在如意里巷弄的青石板路和白墙前拍照。“原来拆迁的老邻居都说,早晓得当初还是回来好。”
生活仍在继续,又不完全是过去的样子。就像拱宸桥附近原本有条“杭州路”,后来没有了,遗憾吗?
“城市在发展,有些东西改变了,也很正常。”老柴收藏了一件老底子桥西人家常用的“箱笼”,如果有桥西文化展他就送过去展出,“历史光有‘枝条’是不够的,必须把‘根’保留好。桥西要有老底子桥西人自家的文化,要有和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那些东西。”
老柴庆幸的是,在这段还河于民的故事里,他看见了不少共同守护桥西记忆的人。
无论桥西如何改造与发展,他们这些原住民仍然能回得来、住得下。其中不少党员、退伍军人、大伯大妈,还穿上红马甲当起了街区志愿者,在迎接杭州亚运会的每一天里,共同当好大运河的先锋领航者、平安护卫者、文明倡导者……他记忆里的桥西,没有随着时代远去,“我们生活在文化遗产之中,与运河共生。”
小河公园游人不断
一间书院
共叙时代的运河
在这张聚焦拱宸桥段的大运河数字文化星谱上,以“拱宸”为名的书院,是故事绕不开的一方天地。
这间坐落于桥西直街78号的两层小院,门头朴素、白墙黛瓦、古色古香。走进去发现,这里藏书近万册,三分之二和运河有关,运河沿线城市首本类文学生活刊物《拱宸》也出自此。它还收藏了两张近代运河地图,堪称孤本。
去年,在拱宸桥街道等多方赋能下,拱宸书院升级为大运河数字文献馆,并于一个月前顺利入选第二批杭州市乡村(社区)博物馆,成为大运河沿岸城市首家社区博物馆。
“我们想探索一种新的运河叙事语言和运河文化展陈版本,努力向新型博物馆靠近。”拱宸书院主理人、自由职业者联盟代表任轩表示。
以拱宸书院为原点,聚集了一帮爱桥西的邻居。廿四会、思享会、亲清政商茶话会……大家在桥西这个“运河同心小镇”里建言献策,畅聊心中的拱宸桥西。
如今的桥西,还有被评为杭州市廉洁文化教育基地的“桥西廉线”,串起老开心茶馆、拱宸书院、方回春堂等,俨然一座“没有围墙的清廉博物馆”。桥西崇军示范街区则吸引了30余家商户加入,让广大退役军人既能品味历史文化底蕴,又可通过“智慧老兵”扫码享受让利优惠等优待服务。
不止于此。任轩正与书院的邻居们筹备发起一场城市田野调查,他们中有诗人、摄影家、艺术家、音乐人……这些在各自领域里各有成就的人,因为同在桥西,于是决定一起去做一件事——一切听起来那么自然而然,认真且有趣。
这会是一个怎样的调查?想来,必然是关于拱宸,关于桥西,关于桥西儿童友好街区、运河沿岸未来社区的一切实验,并以此为基点关注杭州经济社会文化的高质量发展。
桥西,是运河文化的一个切片。
这条传承千年依旧生机勃勃的河流,这群脚踏实地依旧创意无限的人民,传统文化和现代价值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相互吸收,从破落的棚户区,一路走向宜居宜业宜游的“黄金时代”。
运河文化在桥西滋长生发,一切始于桥西,又不止桥西。
【手记】
不止桥西
塞纳河有左岸,大运河有桥西。
风吹日晒的桥栏,来来往往的船只,还有古巷通幽处的拱宸人家……杭州的过去和未来,交融在这场“流动的盛宴”,走上千百遍都不会厌。
但桥西,不止于桥西。
它汇聚了五大国家级博物馆、两个专题性博物馆。博物馆集群规模之大,在整条大运河畔亦属罕见。
它诞生了大运河文化带上首张地标级知识星谱,既讲述拱宸过去的故事,也将随着数据的持续增长,成为一张见证运河生长的活态数字展项,更为“大运河与城市共生”提供桥西样本。
它既是一条运河文化沉浸式体验街区,吸引市民游客闲步运河天地艺术园区、匠心广场、小河公园,一睹“桥上行人桥下舟,茶香酒馥曲无休”的诗意场景。
它又是一座大运河会客厅,作为城市地标、文化意象,吸引更多的人文创造进入,形成流动的、辐射广阔的大运河文化群落,打开文化生长的宝盒,在诗意里到达心之归处。
桥西不止有运河;运河记忆,也不止于桥西。
但唯有桥西,漫卷历史,满载文化,大气古朴,又浸润繁华烟火。
这是独属拱宸的浪漫美好。
(视频及图片由拱墅区拱宸桥街道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