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工人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当前租车相关投诉量不断走高,尤其是第三方租车平台,频频出现报价不清、押金难退、隐性条款多、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影响消费体验、损害消费者权益,同时也影响了行业健康发展。
在某第三方租车平台上,记者输入想要租用的车辆信息进行查询,同一车行同一款车在不同的账号中显示的价格却并不相同,存在50-100元的价差,“加价购”成为一种畸形的业内共识。而通过查询各投诉网站,我们也不难发现租车退押金问题同样是个老大难,部分租车平台存在缓退少退和“不诉不退”等恶意行为。另外,一些车行设置各种附加费用的行为也不断受到市场诟病,由头多、单次加价金额低是普遍现象,而且市场上仍有不少车辆并未备案,其安全性、合规性也很难不让人忧心。
对于以上汽车租赁行业中的乱象,有业内人士律师建议,消费者应“多长几个心眼”,以避开这些租车过程中很可能遇到的坑。话说的没错,可这些人士为何不去建议那些“制造问题的人”,也就是套路消费者的企业、商家及其工作人员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逻辑,整治乱象应对准游走于灰色地带的获利方,而绝不应该将矛盾与风险全部转嫁给消费者。
从广义上来说,这些租车平台和各地车行与那些用鬼称、不去皮的小商小贩没有本质区别,所售服务/商品倒也正常,但在计费、计费过程中,都想方设法从消费者处“扣”出些钱来。也正因如此,官方重拳不仅要砸下,各地方、全行业也亟需形成业内自律规范,赚合理合法的钱可以,把手伸向消费者“拿卡要”断然不行。
标签: